廉文荐读2022-6

发布者:纪检监察网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6-13


廉文荐


(2022-6)




中共湖州学院纪委编

2022年6月



让新风正气在新征程上更加充盈

 

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要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贯彻落实六次全会精神,必须坚持纠树并举、破立并进,把弘扬新风正气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新征程呼唤新风气新气象。伟大实践孕育时代新风,时代新风促进伟大事业。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两个务必”再到“八项规定”,从延安整风到历次整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始终,党的优良作风伴随党的事业发展全过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党顺利完成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提供了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意志坚决纠治“四风”顽瘴痼疾,同时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迎难而上、踔厉奋发,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斗争一线,有力保障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必须在树新风上下更大气力,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弘扬什么样的新风正气,反对哪些歪风陋习,必须对标对表党中央部署,适应新时代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树新风的方向引领。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时代精神。这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发展,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让担当作为在新时代蔚然成风。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格、从政本分,更是时代呼唤、民心所盼。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政绩观,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行动力在新征程上担当笃行。要为担当者担当,完善和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严查诬告陷害行为,做好澄清正名工作,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结合实际打造新风“名片”。实践中,各行各业在推动事业发展中形成了带有鲜明特征的行业风气,如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等,不同地区注重运用本地红色资源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有的针对干部作风庸懒散等问题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在树新风上形成了一批宝贵经验。要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和细化树的内容,与时俱进塑造具有地域特征、行业特色的时代新风。

树新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立足职责、盯住重点、创新方式,不断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把准监督促进的定位。推动各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发挥行业协会、村(居)自治组织的作用,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凝聚树新风的合力。要从领导干部抓起。弘扬新风正气,群众看党员、党员看领导,领导干部是“领头雁”。要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把树新风作为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要任务,增强政治自觉,带好头、作表率。结合换届契机,推动把树新风作为新一届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牢抓实抓出成效。要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树新风是同落后观念作斗争、以正祛邪的过程,必须从文化建设上入手。要以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为抓手,用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家教家风、推动移风易俗等具体实践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廉洁,不只是官德

 

妻子在服装厂有个做机缝工的工友,家里有好多从厂里“顺带”回来的零布料,还有几十只线轴、拉链、纽扣等若干辅料。另一个是当保洁员的朋友,家里竟然有许多箱没拆封的垃圾袋,都是平时多领少用积攒下来带回的。我有一个在单位食堂烧饭的朋友,每天都会往家里带包子、馒头、煮鸡蛋,甚至还有菜。他说,都是卖剩下的,不然也是倒掉。

我信,但不全信。

人们总认为,只有当官的才需要廉洁,普通老百姓是不存在廉洁问题的。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便不难发现,廉洁的反面——贪,跟懒一样,也是人的一种劣根性。人不是当了官才会贪,平时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哪怕就是一个服装生产流水线上的机缝工,只要一有机会,也会暴露贪的本性。甚至有一些人,觉得能贪到单位一点财物,那叫本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一种人,对党政机关的贪官也是很痛恨的,但他们不是从正义出发,而是羡慕嫉妒恨。有些平民百姓,一旦让他们手握大权,能够支配公共财物,可能贪起来更甚。

所以,贪,不只是存在于官场,也存在于民间。当官的未必都是贪官,当老百姓的也未必都是廉洁的。贪,不只是一个官德问题,更是每一个人的道德品行问题。这世上,有人不贪,那是因为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接受道德规范的约束,对欲望有着极强的自制力。人的贪念,多数是因为财。

除了贪财,人还有许多贪心,比如贪色、贪权、贪赌、贪杯等等。贪,是一种欲望。人有多少欲望,就有多少贪心。理性的人,能克制自己,放纵的人,就会贪得无厌。

贪也好,廉也好,说到底还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与是否当官并无必然联系。只不过,当官的因为手中有权,诱惑多,面临的考验多。当官的不廉洁,后果比一般的老百姓更严重,他们危害的不仅是国家的利益,还有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民群众心中的威望。所以,当官的廉洁,比老百姓廉洁显得更为重要。

普通老百姓不廉洁,一般都是以贪占小便宜为主要形式,但却有普遍性、群体性。即便被人发现,被检举揭发的也很少。这种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公家的财物,不占白不占、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你不贪,别人也会贪。你贪我贪大家贪,大哥不说二哥,谁贪到是谁的本事。并不认为这种贪,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行问题。

做人要廉洁。追求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做人,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廉洁,是君子之道。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是不干净的、不道德的、非法的不义之财,君子皆不取。君子对法外之求不动心,对非分之想不动心,不为欲望所左右。廉洁的人,追求人格的完美,不为外界诱惑而动摇,不与贪婪的小人同流合污。人因为廉洁而自生威望。

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廉洁的人,无欲无求,无欲则刚。不拿人的手不软,不吃人的嘴不软。廉洁的人,正大光明,没有私心,没有把柄,没有尾巴,连小人也毫无办法。这样的人,无私公正,德高而望重,受世人尊敬。

人,做什么职业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丢了廉洁。丢了廉洁的人,无论当官还是做平民百姓,都会丢了尊严、丢了人格、丢了脸面,为世人所不齿。

(来源:《演讲与口才》杂志)

 

身处脂膏不自润

 

据《后汉书·孔奋传》记载,东汉初年,孔奋担任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令。姑臧是个商业发达之地,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有县官到此任职,不到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在此主政4年,“躬率妻子,同甘菜茹”,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孔奋却“财产无所增”。离任之际,当地百姓凑上牛马器物赠之,孔奋均谢绝,一无所受。有同僚取笑他“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孔奋却固守清贫,不为所动。

肥美富庶之地,脂膏自然充足。在有的人看来,近水楼台先得月,身居如此油水之地,自肥才是首选。然而,孔奋清节自守,“置脂膏中,亦不能自润”。实际上,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润是一个形声字,从水,闰声。本义为雨水下流,滋润万物,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里,“润”是一种功德。润也有沾益、利益、财物之意,如“利润”。身处脂膏,是“滋润万物”还是“沾益自润”,考验的是为官者的心性与操守。

贾谊《新书·大政上》中云:“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孔奋任职期间,恪尽职守,把姑臧治理得很好,不仅杜绝了欺行霸市、巧取豪夺的现象,让当地百姓都能踏实地做生意,还在姑臧开办学校,鼓励民众入学读书。姑臧的官员百姓甚至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明,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

唐代诗人骆宾王在《挑灯杖》一诗中写道:“禀质非贪热,焦心岂惮熬。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说的是挑灯杖本性并不贪热,奉献时却又不惧煎熬;身处膏脂而不求自润,只想为了使膏脂用得其所而贡献毕生精力。孔奋不管条件如何艰难、环境如何混杂都不惧煎熬、不改初心,为民谋利,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历史上从来不乏这样的清官廉吏。唐代三朝老臣颜真卿忠正刚直,名重海内。在关中这块富饶土地上做官,却因“拙于生事”,不会“创收”、生利,没有别的生财之道,大旱之年而到了“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他无奈给同事李太保写信求告救济,这就是著名的《乞米帖》。

诸葛亮曾有言:“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意思是说,让一个人去接触有利可图的事情,才能考察其是否廉洁奉公,洁身自好。越是有油水的地方越容易滑倒,如果面对利益诱惑不能自控,就会近羊则膻,近鱼则腥,近林则柴,近肉则肥,极尽“自润”之能事。光绪重臣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中举过一个例子:“南河岁修经费,每年五六百万金,然实用之工程者不及十分之一,其余多奉官吏,悉供其挥霍,一时衣服、车马、玩好,莫不斗奇逞巧。”“油水”大的地方权力大,但责任也更大,考验也更多。官员如果私欲至上,只谋私利,就无法谋本职、谋大利,结果是肥了自己、苦了百姓。

为官勿忘初心,善始方能善终,决不能将手中公权力视为肥己自润的私地。张居正《答蓟镇巡抚陈我度言辞俸守制》中说:“若独辞上禄以沽名,又受私馈以自润,内欺其心,外欺其主,孤不敢也。”拿着国家俸禄再接受私下馈赠,为自己捞取好处,是自欺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不忠。为官从政要始终抱着对权力和人民的敬畏之心,亲民爱民不忘本,清正廉洁不自肥,才可行稳致远。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常思“我不如卿”

 

李浑是北齐大臣。李浑的学问大,学问大一般脾气就大。“两大”兼备,一般事大。这不,北齐皇帝高洋命他组班子,修订法规《麟趾格》,班子里有著名作家魏收。魏收不一般,诗词歌赋,一挥而就,文不加点。李浑却有些看不起他,“法规修订小组”成立时,李浑对魏收说:“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这话,谁听了都觉得别扭,明显轻贱人嘛。也有人说同样的话,却是满满的正能量。

越王勾践兵败,即将入吴为奴。行前,勾践安排范蠡主持国政,请大夫种跟自己入吴。范蠡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勾践就同意两个人交叉任职,让大夫种守于国,让范蠡入宦于吴。

越王勾践“刑满”回国之后,对范蠡说:“我的国家就是你的国家,有劳先生帮我谋划。”范蠡又将先前说过的话说了一遍,越王勾践于是同意大夫种主内、范蠡主外的岗位分工。之后,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三千越甲吞吴,遂至“春秋五霸”之一。

汉高祖刘邦也说过“我不如卿”的话,而且连说三遍:“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高祖心如明镜,这是知人。“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这是善任。知人靠眼光,善任靠胸怀。知人善任,眼大胸怀大,乃有天下。

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常想“我不如卿”,能让你倨傲的脾气低回至尘埃里。每个人都不完美,常思“卿不如我”,能让你在末流中生出无穷的自信。

作为管理者,理应因此开悟:自己不做完人,也不要求别人做完人。承认所有的不圆满,才能和而不同,这才是世间大圆满。

(来源:《字里人间》)


衬衫口袋上的扣子

 

有一天,阿拉巴马州红石军工厂正在举行阅兵仪式,检阅官是位一向以严厉著称的上校。阅兵仪式进行得很顺利,上校像鹰眼一般锐利的目光扫视着队列,突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径直走到一名士兵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厉声命令道:“把口袋上的扣子扣好!”

这个士兵非常慌张,结结巴巴地问道:“现在吗,长官?”“当然,马上!”军官的回答毋庸置疑。于是,士兵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把上校衬衫口袋的扣子扣上了。

这位上校一眼就看出了年轻士兵没有扣好衬衫口袋上的扣子,却丝毫没有留意到自己的制服也有问题。人们总是这样,看待别人的缺点时,像缺了颗牙那样扎眼,对于自己的缺点却总是难以察觉。

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领导者除了严格要求下属以外,自己遵守也是十分必要的和必须的,只有做到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先律己,后律人。

(来源:《演讲与口才》杂志)

 

给风留“出口”

 

越秀山足球场三面环山,处在山洼中。运动场的一头靠山,半山顶上竖着一块长八十米、高二十米的巨型广告牌。广告牌后面有一条路,是我每天散步必走的。

从广告牌背后望向足球场,视线被巨型招牌挡住,巨型广告板上显赫的一个个规整的三角形“窟窿”引起了我的好奇。

刚开始,我以为是风损所致,一细看,这么整齐划一的“窟窿”,又不像风力破坏的结果。为什么平整的背景板要弄得这样“漏洞百出”?!据说这是为风留“出口”。

原来,巨型背景广告牌所用的塑胶布由于面积巨大,兜住了山坳里吹来的风,风撞在布上,不是拼命地啃噬,便是疯狂地撕扯,两个月下来,塑胶布便被撕成条条丝丝的百褶裙模样。一般的足球赛事长达半年才能完成,因此,足球馆每两个月就不得不重新花费不菲地去更换广告牌,费事费力又费钱。有人便出了一个主意,在广告牌上给风留“出口”。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思路一变,效率与效益也就跟着变了。当然,从另一个视角上讲,一个人永远要做的就是在做事时尽可能给别人留下方便,留个“出口”,或留点“余地”。要明白,“利他”的结果,最后是“利己”。

(来源:《杂文月刊》杂志)

 


每期一言】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清·顾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