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2022-8

发布者:纪检监察网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8-31


廉文荐


(2022-8)




中共湖州学院纪委编

2022年8月


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对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历经千锤百炼仍朝气蓬勃,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原因就在于党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历经百年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突出抓住“关键少数”,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过去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但绝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新征程上,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继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优异答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强化政治责任把握历史规律以严明纪律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

 

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是管党治党建设党、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关键举措。纪律建设,核心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先进纯洁;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纪检监察机关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把握纪检监察机关在党中央领导下推进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深入体悟纪检监察工作的使命责任、理念思路、方针方略、措施办法,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协助党委坚持不懈抓纪律、抓作风,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必须始终着眼保证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不动摇。我们党高度重视抓纪律、抓作风,归根到底是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不变,保证始终为人民服务,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从党性党风党纪相结合的高度管党治党建设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查办案件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深刻认识各类违纪行为和作风问题的政治本质、政治危害,及时辨别、坚决清除同党和人民离心离德的腐败分子,根本上也是要坚决防范党异化变质。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政治上看,就是要从党性上看,重在督促全党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从思想上消除产生纪律、作风问题的根源。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政治大局和工作全局抓纪律、抓作风,从树牢信仰、信念、信心上抓纪律、抓作风,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并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把讲政治、讲党性贯穿于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追责问责、纠治“四风”等全过程各方面。

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我们党抓纪律、抓作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专项整治,通过设立曝光台、开设“四风”举报一键通等织密群众监督网,着力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让群众满意是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进一步推动党中央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持续纠治“四风”,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

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严的主基调。回顾党的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历程,严是一贯立场、是主基调。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以前所未有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监督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使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抓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坚定稳妥,发扬钉钉子精神。要保持战略定力,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动遵规守纪、严肃风气成为一种责任和自觉。要防疲劳厌战,坚定不移抓下去,杜绝松劲歇脚念头;要防反弹回潮,对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享乐奢靡行为露头就打,不断巩固治理成效;要防隐形变异,认清“四风”新花样,对新出现的收送电子红包、私车公养,对新形势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切实加以纠治。

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必须始终贯穿不敢不能不想一体推进方针方略和战略目标。“三不”一体推进,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基本规律。进入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办案、整改、治理结合,办案、监督、警示贯通,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与推动深化改革、堵塞制度漏洞结合起来,把整治作风突出问题与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监管结合起来,推动以案说纪,开展警示教育,弘扬清廉文化,构建正风肃纪反腐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始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有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的重要要求,赋予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重要职责使命,进一步指明深化“三不”一体推进目标方向。要把“三不”一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使之成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保障。每审查调查一个案件、开展一次巡视、查处一起作风问题,都要同步谋划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筑牢思想防线,使“三不”有机融合、一体贯通。要把“三不”一体推进的落脚点放在政治生态建设上,放在全社会清廉建设上,放在党员干部队伍清廉素质建设上,努力形成坚守正道、积极向上、担当作为、求实奋进的良好氛围。

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纪律问题、作风问题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不同、形态各异,正风肃纪反腐的关键是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问题整体解决。要结合实践加强调查研究,摸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阶段性特征,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善于分清问题性质、找准问题成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出有效管用的解决办法;直面矛盾和问题,敢于较真碰硬,一项一项、一件一件切实加以解决;对带有共性、规律性的问题,推动有关方面从制度机制上加以规范,防止同类问题反复发生。

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约束力。抓党风党纪,既要把规章制度立起来,做到有规可依、有矩可循;又要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纪检监察机关推进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实质是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通过把一项一项制度规定执行到位,维护制度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制度没有特权、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违规违纪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用严格执纪引导督促党员干部树牢制度意识,以精准有效问责强化制度执行,使党的制度规定真正成为铁规矩、硬杠杠。

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做到严肃谨慎、精准运用政策策略。我们党抓纪律建设、作风建设,重在凝心聚力,实现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真正巩固和团结统一。正风肃纪反腐既是严肃严格的执纪执法工作,也是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执纪执法、政策策略、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统一起来,做到宽有宽的道理、严有严的标准,让人心服口服。要用好谈心谈话这个重要手段,具体分析、区分情况,因案、因人、因事施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体现组织严管厚爱、批评帮助,推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必须始终突出领导带头、以上率下。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是党的纪律和作风的风向标。严肃党的纪律、纠正不正之风,关键要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做起。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推动完善以加强“一把手”监督为重点的党内监督体系。要强化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将“一把手”作为开展日常监督、巡视巡察、专项督察等的重点,及时掌握问题反映,督促落实领导责任。要督促加强同级领导班子监督,发挥近距离常态化监督优势,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督促各级“关键少数”既尽到领导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又当好示范表率,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带动形成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良好局面。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让自己做重要的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瑞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他认为,一件庞杂的事务,其中真正重要的部分只占整体很小的份额。这个理论有时又被称为“重要的少数”或“繁琐的多数”,也可称为“八二定律”。  

在西点军校的赛车训练课上,教练说道:“在赛车时你可能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最需要关心的一件事,就是当车轮打滑时你要怎么办?”罗宾想:生活中不也一样吗?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时我们还真不免会碰上无法掌握的状况呢!教练接着说道:“碰到这种情形,要做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盯着你想去的方向,可别像大多数人那样一心只想着车子别撞上栏杆。”    

教练说完上述道理后,对罗宾说:“现在我们要进行车轮打滑的反应实践训练。我这里有一台电脑,按下其中一个按钮,有一边车轮就会腾空,造成车子失控而打滑。这时候你可别盯着路旁的栏杆,要盯着希望车子驶去的向。”“没问题,”罗宾满怀自信地说道,“我明白您所讲的意思了。”    

头一次驾着车出场,罗宾一路上兴奋不已。接着,教练按下了那个按钮,车子便随之打滑并失控,你知道此时罗宾的眼睛是盯着何处吗?一点没错,就是路旁的栏杆!眼看着车子就要撞上去,罗宾心里害怕得要命!心里不停地念叨:“别撞上,别撞上。”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教练迅速地把他的头扳向左侧,逼着他盯住要去的方向。虽然车子还是不时打滑,罗宾也一直担心会撞上栏杆,可就是被教练硬逼着只看车子应当去的方向。最后,罗宾终于把目光转向前方,方向盘也顺势转向。当训练结束时,罗宾停好了车子,重重地吐了口气,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教练的话:“盯着你想去的方向。”    

生活是复杂的,对于一个想干事业的人来说,必须分清事情的主次,哪些是必须要做的,哪些是不需要做的,哪些事关照一下就行,哪些事应该干脆放弃。

(来源:《故事家》杂志)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论语》有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

这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这句话也说明一个道理,利他也是利己,只有给别人带来利益,自己才能受益。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真正的道德从来是在利他中实现精神的利己、在利人中完成真正的自立,是利己与利他的和谐统一。

胡雪岩是晚清最成功的商人。他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利他精神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曾经帮助过很多生意场上的竞争对手渡过难关。

胡雪岩曾对困惑的下属讲过自己的遭遇:“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只是店里的小伙计,经常帮东家去催债。一次,正在去一户债主家中的路上,遇到了大雨,路边的一个陌生人没带伞,我便帮他打伞。后来,每到下雨时,我常常帮一些陌生人打伞。时间一长,那些陌生人都认识我了。有时候我忘记带伞,也不用担心被淋湿,因为会有很多人来为我打伞。”

胡雪岩的为别人打伞,其实就是利他精神。

在别人需要时不是袖手旁观,视若无睹,而是积极伸出援手。

下雨时,你肯为别人打伞,当你需要伞时,也会有人主动来为你撑起一片晴空。

一个人只考虑自己,最后会走上穷途末路,把别人放在心上,不但有诗和远方,路还越走越顺畅。具有推己及人和利他思维的人,才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是一种大格局。

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人生能到达多大的高度,就由他自己的格局决定。

愿你在交际中,养成大格局,用足够大的视角去规划和审视自我,成就完美人生。

(来源:《演讲与口才》杂志)


欲望面前能知止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修养内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内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而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内心即使有保存的部分,也一定是很少的。“人生而有欲”,欲望是人内心的正常需求,但无休止地求取、贪得无厌的欲望就迥然不同了,“人苦不知足,贪欲浩无穷”。对于毫无止境、形似“黑洞”的贪欲,决不能受其左右、被其吞噬。

“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古人讲,家有广厦万间,不过六尺小床;纵有黄金万两,不过一日三餐。西汉开国功臣萧何受封食邑一万余户,以其权势完全可以大兴土木、置办田产,可他却只在终南山买了几间茅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在京城置办豪宅?他回答,我居住茅屋,如果我的子孙贤良,可传我的俭朴家风;如果子孙不贤,房子再好,也要被权贵侵夺去。北宋李沆身为一朝宰相,对物质财富同样看得十分淡然。据说,他的府邸十分狭小,正厅门前只够一匹马掉个头,有人认为他的府邸不称宰相之位,建议他修建一所大宅。他却说,“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萧何、李沆二人拒置豪宅,皆因不慕奢华、清廉寡欲。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南朝梁文学家殷芸在《小说·吴蜀人》中记载,“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日:‘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想成仙,实乃多欲贪欲。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樵夫山中遇虎,走投无路躲进山洞,“虎亦随入”。山洞愈深愈窄,“渐不容虎”。但老虎一心想吃掉樵夫,“努力强入”。没想到樵夫蛇形而入,竟爬出了山洞。随即“力运数石,窒虎退路”,并用柴火两头熏灼,老虎最终毙命。文末写道,“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实际上,人之贪欲猛于虎。明代严嵩父子“招权纳贿,贪利无厌”,被抄家之时,赃物的登记簿厚达140页。清朝和珅“政以贿成”,被抓后从家中搜出各种财宝钱物,相当于国库数年收入总和。这真是,人但知多负者力过则蹶,而不知多藏者禄过则绝也。贪欲缠身、纵欲过度,过分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往往就容易招致灾祸、滑入深渊。“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一首小诗,寥寥数语,却发人深省。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寡欲,重在修心。从内心深处立起道德准则,即使外界汪洋肆虐,内心也波澜不惊。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养就浩然正气。寡欲,还需束行。“以约失之者鲜矣”,一个善于约束自己的人,是很少犯错误的。按照道德规范行事,“德比于上,欲比于下”,秉公道、除杂念、去私心,有所行、有所止、有所戒,诱惑面前心不动,欲望面前能知止。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低调是一种智慧

 

面对自己的成绩,可能每个人都会喜悦乃至骄傲。有的人却将此深藏不露,觉得没有必要示众,而有的人却觉得应该好好表现一下才对,毕竟那是带有光芒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在大家面前发一次光,赚足面子,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一个成语叫“锋芒毕露”。事实早已证明:如果一个人锋芒毕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那锋芒伤害的,最终往往都是自己。《孟子》中提到,盆成括在齐国做官,孟子说:“盆成括要死了。”后来他果然被杀,弟子们问:“老师,您是怎么知道他会被杀?”孟子说:“他这个人小有才气,但是不懂得君子之道,这就足以招来杀身之祸了。”一言以蔽之,他死于有点本事,不低调,过于炫耀。可见,锋芒毕露是一种致命的弱点,因此,做人还是要大智若愚,摆正自己,自己明明就是一条清浅的小溪,为什么非要不自量地冒充大海?搞不好,一次或几次澎湃就把自己给淹没了,因为自己就那点水量,经不起折腾。    

众所周知,在整个自然界中,各种昆虫被人们视为最无能,最让人任意宰割的生命体。却不知昆虫自有一套避凶趋吉的妙法,这就是它们的保护色和伪装术。如变色龙的身体颜色会随着环境的颜色而改变,竹节虫爬附在树枝上如同竹节一般,以此来骗过天敌的眼睛;枯叶蝶在遇到天敌时,会装成枯黄的树叶,它的天敌哪里会想到这枯黄的树叶竟然是它苦苦寻找的美味。正因为它们用这种不起眼的自我保护法,使自己得以生存和发展。  

动物都能做到自我保护,何况是人呢?人最好的自我保护,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低调。可是,低调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一个人取得一些成就,迫不及待想让他人知道,这是人之常情。但这种急于体现自我价值,想被他人承认的心态容易导致狂妄自负、骄傲自大。人世间,嫉贤妒能几乎是人的本性,《庄子》中有一句话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选挺直的树木来砍伐;水井也是涌出甘甜的水先干涸。人也如此,有些才华横溢的人,因为锋芒太露而遭人暗算。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还是那句千古名训“做人低调”为妙。所以,用低调来处世待人,则是一种智慧之术。    

做人低调,不仅是一种自我保全的智慧,同时也是一种实现自我目标的智慧。俗话说“虎行似病”,装成病恹恹的样子,正是老虎吃人的前兆,所以聪明不露,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现实中,不管人们是机巧奸猾还是忠直厚道,几乎都喜欢低调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不会造成对人家的威胁,会使人放松戒备和设防。所以,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机巧权变是不行的,那就是大智而低调。大智低调,并非让人去假装愚笨,它强调的只不过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倘若一个人能够低调做人,谦虚诚恳地待人,便会得到别人的好感;若能谨言慎行,更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在复杂的环境中,以低调处事方式去生存,那就能够避免很多缠绕,达到一种逍遥的境界。

(来源:《领导文萃》杂志)




每期一言】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

——清·张圻《答周仲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