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2023-4

发布者:纪检监察网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4-17



廉文荐


(2023-4)




中共湖州学院纪委编

2023年4月


强党性,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

 

“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面对敌人在审讯时“你不怕死?”的质问,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傅烈给出斩钉截铁的回答。即便受尽酷刑,数次被折磨得昏死过去,傅烈仍咬紧牙关:“砍断我的头颅,也休想从我身上得到你们需要的片言只字!”在牺牲前,他给妻子留下一封家书,在信的末尾写道:“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坚贞不屈的意志、铁骨铮铮的誓言,闪耀着党性的光辉,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开展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作出深刻阐释,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强党性”。开展这次主题教育,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中国共产党是靠共同的革命理想凝聚起来的政治组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常说要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怀揣“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我的梦想就是把家乡建设好”的志向,黄大发带领群众在绝壁凿出“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立志“把知识和能力全部贡献出来”,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在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锤炼品格强化忠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我们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来源:人民日报)

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在近日召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理论武装越彻底,思想就越敏锐,行动就越自觉。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实践充分证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接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5次党内集中教育。这5次教育层层推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持续深化了理论武装,吹响了凝心聚力的奋进号角。

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要重视和抓紧学习,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汇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中央确定在全党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考量。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正当其时。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在理论学习上有新进步、在调查研究上有新收获、在推动发展上有新提高、在检视整改上有新突破,而且要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根基。“三个务必”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要求,也是对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政治品格、思想境界、斗争意志、作风操守的根本要求。要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学深悟透上下更大功夫,在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上下更大功夫,使科学理论真正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迅速投身到主题教育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进一步升华思想、振奋精神、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不断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门槛效应与三“不”当关

 

清廉乃为官之首要。这件大事却往往体现于具体的小事,也可以从小事讲起——比如看看一只鞋的故事。

明人张瀚在其所著《松窗梦语》中写道:他初任御史,参见上司王廷相。这位督台大人没打官腔,没讲大道理,却讲了自己的一段亲历:昨天他乘轿进城遇雨,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小心翼翼择地而行,很怕弄脏鞋。可进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误进泥水,便更谨慎地左拐右拐,想保住另一只鞋。后来另一只鞋也脏了,便“不复顾惜”了。王由此告诫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轿夫湿鞋的故事,知之者众,却不知其类乎于心理学上的“门槛效应”。怎么讲?通俗理解就是,如果一个人一只脚跨进门槛,那么整个身子进来就很轻易了。依中国古代哲学说法,此谓“慎初”“慎微”。

其实,身为普通百姓,想迈进“门槛”并不容易。但作为官员,一上任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门槛”,戴上乌纱帽,无论权大小,总是居庙堂之上了。如此,如何破除“门槛效应”呢?一些贤良方正之官选择三“不”当关。

何谓三“不”?不食为俭,不贪为宝,不见为妙。

先说不食为俭。北宋贤相吕蒙正,幼贫而居寒窑,后三度任相,“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据清初褚人获著《坚瓠集》载:吕一夕游花园,遥见墙角一高阜,以为山也。问左右,回应:此为您食鸡舌汤所杀之鸡毛。吕讶异:吾食鸡几何,乃有此?回答一只鸡仅一舌,您喝一碗汤该用多少鸡舌?且喝了多长时间?这一反问,让吕蒙正“默然省悔,遂不复用”,更在所撰《寒窑赋》中自警:“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

不贪为宝。《左传·襄公》记载:鲁襄公十五年,宋国有人得一宝玉,呈献给宋国贤臣子罕,其坚辞不受,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你把宝给我,固失宝;但我收你的玉,也失了不贪这个宝。如此则双方都失宝,不如各守其宝。于是,子罕的清誉远播。

不见为妙。话说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却绝口不谈自己的爱好。一下属获知,遂献一宋拓名碑帖,冯原封不动退还。下属再三相请:何不启封一赏?冯答:启封若是真品,将会爱不释手;不启封,权当赝品也。眼不见心不乱。“封其人眼,断其诱惑,其奈我何?”

冯志圻的拒绝成了名言,“不见为妙”不胫而走,传遍域内。而另一句“封其人眼,断其诱惑”,则如黄钟大吕,足可警醒一代又一代官员。

(来源:北京日报)

 


干干净净是一种境界

 

干干净净,这是领导干部清廉勤政的基本准则,也是治国兴邦的重要方略,更是一种境界。

干干净净是一种思想境界。思想是一个民族百折不挠的强大支撑,干净是一种思想历久弥新的生命之魂。干干净净,是共产党人的思想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上的必然要求,体现在思想观念、思维理念和价值取向上。魏征曰:“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毛泽东同志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这些主流思想表明,干干净净历来是中华民族治世理政中矢志以求的最高思想境界,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一个民族和整个社会的品质。只有从思想上形成干净共识,才能确立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净化思想,关键是解放思想。一是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二是着力改善民生。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心中有民,一切为民。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愁;赏罚如加之身,赋敛如取己物,时刻牵着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三是正确看待干部的工作失误。开拓精神越强、干事越多的干部,其失误越易察觉。若处理不当,就会催生大批四平八稳的“太平官”、醉于吹唱的“口技官”、照抄照搬的“原则官”。要全力重用肯干善干的干部,积极保护工作失误的干部,严肃批评混日子的干部,形成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

干干净净是一种学风境界。道德由学而进,学风以净为魂。学风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我党历来视良好学风为立国安邦的祟高境界而躬身力践。毛泽东同志说,学风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好的学风能学到平治天下、奋发进取、思之有成、破壁有方。而脱离实际、浅尝辄止、投机取巧的不净学风,有百害而无一利。一些党员干部栽倒孔方兄前、兵败石榴裙下,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风不净,忽视了主观世界的改造。

净化学风,一要学以足践。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耳闻之不如目视之,目视之不如足践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识源于实践。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廖燕最早提出学习“无字书”的基本思想:“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党员干部只有在实践中见微知著、管窥全豹,才能笃志醒脑、见贤思齐。二要学以立德。德为官之魂。“行德则兴,倍德则崩”、“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立德,就要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明白“香饵触口是铁钩”的哲理,清廉为政;海纳百川,从善如流,以“不同”促和谐。三要学以明识。识乃为政之道、辨人决事之能。大识非才不成,大才非学不成。“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确,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学以明识,才能承接千载,纵横万里,窥天地之妙,得万物之灵,使思想的精髓、文化的血脉、民族的伦道转化为领导工作的能力。

干干净净是一种工作境界。水清沙自洁,官清事自成。面对权、钱、色的诱惑和前进道路上的无数艰难险阻,领导干部要干好工作,关键是净化灵魂、洁身无染,正如王国维云,古今成大事业者,必经三种境界:高瞻远瞩,苦心孤诣,豁然开朗。干干净净工作,一是担得起使命。合格的领导者,不仅平时工作宵衣旰食、夙夜在公,更要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不能满足于“守摊子”,而要敢于攻坚克难,矢志革故鼎新,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和谐”的使命。二是守得住清贫。越是在落后的地方履职,工作担子越重,生活待遇越差,越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之若素、心如止水。待遇有“落差”,心态不能有“落差”,更不能以贪财“平衡心理”。要把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改善民生,不搞沽名钓誉、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比“春风得意”、“宝马良驹”,要比德行、比奉献,仰不愧党,俯不愧民。三是经得起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难免起伏跌宕。越是身处逆境,越要胸怀大局、自强不息。哲人说:磨难是天才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深渊,领导干部要主动到基础差、矛盾多、压力大的基层磨难历练,升华党性,正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良将必发于卒伍”。

干干净净是一种生活境界。生活是道德之基,干净是生活之源。领导干部要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生活中有政治。生活情趣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系党风的大事,反映着人的境界。“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绝不可忽视穷奢极欲导致的沉沦。

干净生活,一是把握临界度。世间事物都有两重性,领导干部的生活爱好既可修养情操,亦可诱发贪欲,关键是把握临界度。名家字画、珍稀花草,都可能成为钓饵使干部掉入陷阱。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就得管住自己的嗜好,以严格的党性知所爱、知所度、知所拒,绝不留下任何可乘之机。二是净化社交圈。领导干部掌握公共权力,若自律不严,极易导致社交中滥用权力。“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以色交者,色衰则尽”。要多与普通群众、基层干部、专家学者交友,从中开阔视野,洞察社情民意。坚决杜绝那种吃吃喝喝、拉拉扯扯的庸俗之交,虚于应酬、空耗时日的泛泛之交,投桃报李、相互利用的势利之交,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三是注重高品位。可通过健身、书法、绘画等雅洁活动,调节身心,交流群众,净化灵魂,提高境界,永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来源:微信公众号“博爱司法行政在线”)


交往的质量

 

交往的质量在于距离。在友谊的框架内,你第一个想起的人,一定是最好的朋友。当然,他若第一个想起的也是你,那么,你俩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至交。

你会发现,你与那个一辈子都要好的朋友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不绝欣赏,是一段情对另一段情的永恒仰望。
    交往过度其实是很致命的。这有点像吃饭,无论多么顺口的珍肴,是不能总吃的。胃不说什么,大大咧咧,但一颗敏感的心,早已变得挑剔,厌烦。这时候,极平常的一句话,极微小的一件事,都会引起交往的一次海啸。是的,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时候。在交往的理想结果上,你不要期待永远的如胶似漆,你能不断地接近与契合,就够了。平素间,推杯换盏,称兄道弟,鞍前马后,阿谀逢迎的人,不是朋友,是利益的结合体。超出常情的亲密无间,不是在交往,是在勾结,在利用,在狼狈为奸。这样的结合体,聚得快,散得也快,刚才还好得一塌糊涂,转眼间,就可以翻脸到分崩离析。费了心思的交往,叫周旋,累;耍了心机的交往,叫算计,阴。真正的交往,是至简至真的,一扇春天的门开了,一扇含笑的门阖上,然后,天地淡然。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与别人真正交往过,不是孤高自傲太过超脱,就是品性卑琐不被人所容;当然了,若许多人都是你结交的朋友,恐怕,更多的是狐朋狗友。佛无至爱,只有众亲,我们不是佛,我们的心里,一辈子,真正接纳的,只会是有限的几个人。更多的,都成了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交往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成就着生命的质量。“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投靠司马氏之后,平步青云。有一次,他想推荐同为“竹林七贤”的好朋友嵇康做官,嵇康觉得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志向受到了凌辱,于是,愤怒地给山涛写了一封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就这样,嵇康与好友山涛渐行渐远,却因此,在魏晋名士中,嵇康成就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声。
    历史上,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贵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黯然地把琴摔了。也许,在他看来,世界再美的乐声,如果无知音来赏,不如,任天籁的香魂归去,让它成为绝唱。

我觉得,最好的交往,不是双方有意识地吸附与粘合,而是彼此间无意识的渗透与融入。吸附与粘合,常常怀有目的性和功利欲,或含蓄,或浓烈,总之,看起来,有些心怀鬼胎;而渗透与融入,则不然。云淡风轻的,风倏忽间来,云恬淡着去,无欲无求,是心灵最真挚的握手,是情感最纯净的需求。

(来源:《交友之道》杂志)


万物一个圆字

 

汉代学者赵岐,他注《孟子》说:“凡物圆则行,方则止。”

圆是一种几何图形,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它的另一端点的轨迹,就叫圆。但是,几何学上的圆,在哲学中却被大大赋予了其他内容。

圆通,只有先圆,才有可能通。圆是通的大前提,通是圆的良好结果,因为没有障碍,所以,圆稳步前行,哪里都是道,哪里都有路,一路前行,直到它自己停下来。

赵岐解圆说“方则止”。确实是这样,圆行,方止,但用现代科学解释,就不太准确了。因为,圆这个几何图形,还有个无限的概念,圆是“正无限多边形”,也就是说,当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时,它的形状、周长、面积,就越接近圆。再通俗地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圆,任何圆,都是不圆满的、有缺陷的。我不知道现代科技已经将圆的缺陷精细到什么程度了。

从圆的缺陷角度,再回看哲学意义上的圆,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圆通、圆满、圆转,所有的圆,都是相对的,都是有缺陷的。

难怪,世事总是那么复杂而缤纷,人事总是那么艰难而沧桑。

(来源:《太平里的广记》)

 

 

每期一言戒贪,求心安理得,慎行,为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