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
(2023-5)
中共湖州学院纪委编
2023年5月
锤炼品格强化忠诚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锤炼品格强化忠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政治品格,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把自己摆进去,积极参与主题教育,自觉锤炼政治品格,将忠诚刻印在心、实践于行、奉行终身。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基因、不断胜利的密码。回望百余年风云,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对于我们这个有着96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来说,没有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团结一致就无从谈起,就容易组织涣散、各行其是,最终什么事也做不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特征更加明显。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对党忠诚、精诚团结。面对新征程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娄山关”“腊子口”,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政治历练,锤炼过硬政治品格,以应变局、开新局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
锤炼品格强化忠诚,要奔着问题去,在“绝对”上下功夫,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对党忠诚就要一心一意,强化党的意识,牢记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对党高度信赖、毫无保留。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够强;有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有的不顾大局、搞地区和地方保护主义……凡此种种,都是忠诚不彻底的表现,必须下大气力整治。党员、干部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品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锤炼品格强化忠诚,要向着难处攻,在“始终”上见真章,做到矢志不渝、一以贯之。对党忠诚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终生服膺的人生信条。毋庸讳言,现实中存在个别人搞两面派、伪忠诚的现象,有的信仰信念淡化,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在外大谈清廉奉献,私下却腐化堕落;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干工作却拈轻怕重……这种“忠诚”初心不正、先天不足,注定行之不远,终将原形毕露。共产党员讲忠诚,就是要将其作为终生必修课,不管形势如何走、环境怎么变,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用一生为“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做注脚。
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有对党的忠诚。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坚。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当前首要的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这一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员、干部应以全党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深学细悟笃行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全面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从思想到方略、从方略到部署逐步展开、层层深入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最终要见信念、看行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看的是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能不能做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和平年代,对党忠诚要体现到对党的信仰、党组织、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党员、干部要立足职能职责,为党分忧、为民奉献,勇挑急难险重担子,在实际斗争中经受考验,把对党忠诚体现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担当作为里,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年轻干部要培养四种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当前,国际形势依旧动荡不定,国内不少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不容忽视,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种种必须攻克的难关险阻,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急需培养四个方面的作风,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培养“忠心为党,廉政为民”的思想作风。正确坚定的思想理念是做对事、做好事、做成事的首要前提。年轻干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更应稳如磐石、坚守初心,如此方能行得通、行得正、行得远。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性。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在复杂的形势下,保证对党忠诚需要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年轻干部应该一心为民,不为外物所动,始终坚持清廉执政,思民之所思、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做民之所盼,如岳山巍峨,不为风摇。
培养“求真务实,敢闯敢拼”的工作作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不浮夸不卖弄的工作态度,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年轻干部恰逢风华正茂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理应脚踏实地、戒骄戒躁,勤勤勉勉做好本分事,踏踏实实当好模范人。在工作中,从正确的工作观念出发,始终坚持把客观事实摆在首位,不妄下雌黄,不人云亦云,不做“好好先生”。秉持对党的伟大事业、对人民群众尽心负责的态度,恪尽职守,以说实话的担当为工作原则,以办实事的态度为工作坚守,以求实效的追求为工作目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面对新难关新挑战,年轻干部还应保持昂扬的斗志、拼搏的精神,敢闯敢拼,千万不能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而应积极作为、主动创新,不惧挑战、不畏风险,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攻克难关。
培养“勤学不辍,笃行不怠”的学习作风。“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年轻干部正处于人生的快速成长期,更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年轻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获取新力量,形成“我要学”的终身学习态度,才能勇立潮头、奋楫争先,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脱离实践的学习是片面的,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深度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并通过实践对理论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年轻干部绝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要将所学知识与具体问题相结合,将之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会者不忙。
培养“克己慎行,健康向上”的生活作风。“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工作之余的个人爱好,更是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印象和风评,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养小德才能成大德,生活上小事小节的不注意往往容易导致大问题的产生。年轻干部在生活中要注意严于律己、关注细节、谨慎行事,时刻检点反思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于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间定乾坤。“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兴趣爱好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对年轻干部来讲,个人喜好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因此,要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摆脱低级趣味,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兴趣爱好。“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年轻干部在成长中难免会碰到挫折,关键是看能否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以谦虚的姿态面对成就,以乐观的心态应对低谷,即便遭受困难挫折也决不改变初心。“河水不择滩头路,人情只在淡泊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不可少,年轻干部还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提倡“君子之交”,做到明辨是非、知人识人,既讲感情又讲原则。
(来源:学习时报)
须从规矩出方圆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别诸生》一诗中写道:“须从规矩出方圆。”意思是方圆出于规矩。同理,如无规矩,则无方圆,也就无所谓秩序了。
关于“规矩”,古人论述较多,同时也多与“方圆”相联系。如,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意思是,规矩是方圆最好的标准。《荀子·礼论》认为,“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如果设立了规矩,就不可能再用方圆来搞欺骗。《韩非子》则说,“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想要画成方圆就要遵循规矩,概言之,规矩是方圆的准绳。
万物莫不有规矩。尊老爱幼是家庭的“规矩”,昼夜更替、季节轮回是自然界的“规矩”……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乃至自然界,世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规矩,都有其运转的法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可以“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知所乘,动知所止”。同时,规矩还可以“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亲疏如一,让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将一切纳入规矩的轨道。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准绳,不能为所欲为。按照规矩来落实,则人际关系和谐,沟通成本降低,社会运转有序。以交通规矩而言,如若随心所欲以行,则出轨越界、纠纷四起、耗费时间精力浪费社会资源,如此,何来顺利快捷抵达目的地呢?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管子》有言:“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废弃规矩,又想要端正方圆,纵然再心灵手巧,也难以做到,废法治国也是如此。因此,规矩设立后,一定要严格遵循,不可肆意践踏。《梦溪笔谈》记载:庆历中,有近侍犯法,罪不至死,执政以其情重,请杀之。范希文独无言,退而谓同列曰:“诸公劝人主法外杀近臣,一时虽快意,不宜教手滑。”范仲淹认为,近臣本罪不至死,执意法外杀人,属于破坏规矩。哪怕一时大快人心,也会遗祸无穷。在此,范仲淹对规矩表达出敬畏之心,也体现了非凡的远见。
设立规矩,是就某个事项在一定范围内订立了准绳,要求照此执行。有人嫌弃规矩束缚手脚,希望随心所欲,不受约束,按照自己意愿天马行空地作为,“想干啥就干啥”。然而,规矩约束的对象是全体,若是人人都随心所欲,不按一定之规矩行事,混乱无序自然在所难免。
既然规矩客观存在,当对规矩永葆敬畏之心。须知,不讲规矩、任性放纵,早晚会酿成大祸、跌进深渊。唯有经常反躬自省,按规矩办事,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君子之争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争,是生存的一种能力,也是生活的一种常态。但在人类文明社会,“争”又反映为一种处世态度和品格修养。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在孔子看来,真正的君子应是胸襟开阔之人,不会拘泥于异见意气用事。即使是要分出高下的话,他们也会光明正大地与对方展开竞争,彼此尊重而谦让。
范镇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一次,范镇与司马光都奏请皇帝颁布乐律度尺的法令。因为见解不同,范镇与司马光反复讨论互相诘难,书信往返数万言,争得面红耳赤,但都各执己见,谁也不服谁。怎样解决争端呢?他们决定用下棋来决胜负,结果范镇取胜。过了些年,范镇去洛阳看望司马光,特意带了从前争论过的八篇乐论。这一次他们争论的问题好几天仍然没有解决,又以投壶来决胜负。此次范镇没有赢。司马光高兴地说:“大乐(即太乐,掌使乐人之官)还魂了!”
英国女作家霍尔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每个人立场、经历、性格、学识不同,持有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争也是自然的,但不应该缺少包容和尊重。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尊重对方的主张,所谓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因对方不给自己面子而心存芥蒂,不为他人与自己见解相左而怀恨在心。争,能见人品。因为争,而人身攻击,造谣中伤,那是低级趣味之争,是小人之争。君子之争,是为了明理,为了进步,更为了团结和友谊。
杰斐逊与华盛顿在十三州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中并肩作战,彼此支持。华盛顿任总统期间,作为国会领袖的杰斐逊经常反对其施政方针,两人常激烈争吵,而过后彼此又以信件致歉并重申自己的政治立场。在领导国家发展和前进的道路上,杰斐逊与华盛顿并不能称得上是团结,在一定意义上,更像是政敌。然而,华盛顿卸任前,却提名杰斐逊为总统候选人,热情洋溢地称赞其人品和才能,说他是“可以信赖的君子”。
历史上的政敌往往明争暗斗、你死我活,而杰斐逊与华盛顿却走向礼让和谅解,甚至相互欣赏和崇敬,着实令人惊讶,更令人钦佩他们的胸襟和人格。杰斐逊与华盛顿是政见不同的君子之争,不因为立场和主张不同而完全否定一个人,更不会视为仇敌。他们坦坦荡荡地争,不搞“小动作”,不暗地里“使绊子”,保持仁慈和客观,争是光明磊落地争,敬也是发自肺腑地敬。
第56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中,中国队迎来第二个对手美国队。首场比赛马龙率先登场,他的对手为美国队选手米歇尔·莱文斯基。在首局比赛中,米歇尔·莱文斯基发挥出色,给马龙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莱文斯基以11比7拔得头筹。在第二局局末裁判判马龙得分情况下,马龙却主动纠正了裁判的判罚,示意这个球对手擦边,应该是对手得分,展现了运动赛场上的君子风范。
君子之争当体现君子人格,有所争有所不争。正所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虚名、不争浮利、不争意气,而是为真理而争,为正义而争,为人民而争,争而相敬不辱,争而坦荡不欺,争而存异不斗,争而包容不害,才真正不失君子之风。
(来源:义乌商报)
生活情趣非小事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这方面的逸事较多,有两则小典故至今读来仍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一则是《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另一则是《南村缀耕录?缠足》记载:李后主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说明了领导人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绝不是小事。
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来源:《之江新语》)
养一颗平常心
有个周末我去拜访一位老作家,问其有什么诀窍能一直坚持写作,并能不断写出让读者喜爱的好作品。老作家说,哪有什么诀窍,如果一定要说点体会,那就是坚持用心用情用功去写,始终以平常心看待结果。
他说,写作是辛苦的,一个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很可能会有一些好的作品,受到读者喜欢,收获成功的喜悦,有鲜花掌声,也可能会有些作品不为读者喜爱,甚至误解嘲讽。作品在赢得读者喜爱时,要保持平常心,不被鲜花掌声冲昏了头脑,要力求更上一层楼,写出更好的作品;作品不被看好时,也要保持平常心,客观冷静地分析,找出原因,提高水平,力求写出更好的作品。他说,自己之所以没有被成败绊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知道目标是什么、如何努力,坚持不懈,保持平和的心态。
确实,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成功,自然也会有失败。如果不能以平常心待之,动辄心态不稳,必定影响事业的发展。保持平常心,就不会过于计较一时的得失成败,心怀大格局,会把时间、精力、智慧更多地聚焦于事业的长远发展,聚焦于如何把事情做好,聚焦于如何挖掘自己的潜能,脚踏实地,心怀坚定,让自己行稳致远,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那么,在人生的道路上,该怎样修炼自己,养一颗不被一时的胜负所左右的平常心呢?
首先要有定力。要懂得成功时淡定,失败时镇定。面对成功,面对鲜花掌声,要懂得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接再厉,而不是躺在成功上,沾沾自喜,甚至乐极生悲;面对失败,面对嘲讽和不理解,要镇定,懂得沉着冷静,理性思考,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坦然面对,东山再起,而不是掉进失败的坑中走不出来,甚至一蹶不振。
其次要有胸怀。胸怀是一种软实力,有句话说气度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确实有道理。要有大格局、大胸怀,要有远大的目标,才不会困于眼前一时的得与失。古人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面对成功失败,要做到荣辱不惊,不为冲动所左右,遇事不浮躁,更不可感情用事,很多时候,心中有所忍的背后,是有更大的目标,看得更远更深。
再次要有静气。遇事要沉得住气,要懂得从容冷静,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稳重。《大学》里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面对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学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这样方能寻觅出解决之道。
养一颗平常心,既心怀远方,又脚踏实地,不被情绪所困,会让你在事业的征途上走得更远,拥有更多人生精彩。
(来源:广州日报)
【每期一言】居心要宽,持身要严。
——申居郧《西岩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