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2023-7

发布者:纪检监察网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7-22



廉文荐


(2023-7)




中共湖州学院纪委编

2023年7月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政绩观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作风和担当。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谆谆教诲,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必须常修常炼的终身课题。

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立身处世、从政干事的人生选择,决定能否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真正解决好思想根源问题,才能守护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坦荡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是要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提振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精气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任务,党员干部唯有以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为底色,才能始终保持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不断作出新业绩、新贡献,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胜利前进。

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有少数人在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上存在偏差、落差、温差,甚至完全扭曲。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观错位,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有的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逢迎拍马、唯上是从;有的认为权力来源于个人努力、个人奋斗,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信条,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跑偏,有的不按规律办事,走竭泽而渔、寅吃卯粮的歧路;有的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些领导干部事业观扭曲,有的做“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只想争功不想揽过,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有的是“庙里的泥菩萨,经不起风雨”,遇到矛盾惊慌失措,遇见斗争直打摆子。如此一来,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躺平“躲事儿”,亦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劳民伤财,不仅不利于干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还会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削弱党的执政基础,阻碍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必须加强党性锤炼、坚定信念宗旨、牢记初心使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错位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说到底是思想认识出现了偏差,根子在于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抛弃了信念。对症下药首先得从思想认识入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通过严格的党性锤炼,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有了科学的思想认识,还需要在实践中去磨砺。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把基层一线当作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最佳“磨刀石”,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通过与群众同甘共苦真正摸清实情、找准问题,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增强血肉联系,在亲身实践、感同身受中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值得注意的是,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时端正不代表一世端正,对正确价值取向的涵养、对“跑偏”思想观念的校正需要长流水不断线、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要用好正向激励,落实反向鞭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供重要保障,让真抓实干、担当尽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

 

以理想信念为根基,以志同道合为纽带,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规矩,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体现。着力营造和长期守护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必须保持党内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实现党内同志关系正常化、纯洁化。

党内民主平等,是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员主体地位的鲜明特征。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是党对党内政治生活的一贯要求,是党的优良作风长期生成的土壤,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

保持党内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能走调变味。然而,从查办案件情况看,少数地方的“圈子文化”让原本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变得浑浊不堪。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以“老大”自居,热衷于建圈子、立山头,把同志关系变为江湖关系,甚至异化为利益关系、金钱关系,任人唯亲、任人唯圈,导致“一人腐”成“一群腐”、“小圈子”成“共腐圈”。还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找门子”“拜码头”“结兄弟”,沉迷于拉关系、找靠山,为利益输送、设租寻租、化公为私铺路架桥,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这些问题既破坏党内民主和党内关系的严肃性,又影响党群关系和党的整体形象,更为腐败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一系列“铁规矩”“硬杠杠”,为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健全了规范、完善了标尺。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通报多起剑指“圈子文化”的典型案例,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露头就打,对“越过红线”的严肃查处,彰显了持续推动党内同志关系正常化、纯洁化的坚决态度和鲜明导向。

各级党组织对党内同志关系市场化、江湖化、庸俗化问题,不能等闲视之。要把构建清爽的党内同志关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内民主质量和实效,作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坚决整治称兄道弟“小团伙”、任人唯亲“小圈子”、拉帮结派“小山头”,规规矩矩、清清爽爽,让党内同志关系更纯洁自然,党内政治生活更正气充盈。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三分舍,七分得

 

《红楼梦》里有句话:“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生活如品茶,倒七分为满,留三分人情。三分舍,七分得,人生总是有舍有得。

广西企业家卢义贞,初中毕业后回老家种植香蕉,他所种的品种,和其他蕉农并无两样。但他种的香蕉,总是提前一个月成熟,在市场上独领风骚。

果农们经过一番了解后才发现,卢义贞在香蕉开始挂果的时候,就剪掉了“落后者”。一般情况下,香蕉一串有11到12只,但卢义贞只保留优质的7到8只,其他都忍痛割掉。这就是他的香蕉比别人早上市一个月的秘密。当别人还在满心等待香蕉成熟的时候,他的香蕉已经开始收成,提前占领了市场。卢义贞忍痛割掉香蕉,看似是“舍”,却让他占得先机,赢得市场。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舍”是因,“得”是果,学会适当地“放弃”,反倒能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好的人生,都是“三七”开,凡事忌满,万物求缺。把握一个恰到好处的度,才能不被内心所困,不被外物所累。

三分舍,七分得,才能更加幸运。三分期待,七分释怀,才能感知人生的幸福。

(来源:《伴侣》)

 

 

 

顺逆

 

一幅画,若是画中有风,就得讲究顺逆之美。垂柳依依,随风摆动。这风,得是顺风。柳枝柔弱,随风轻摆,将柔和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骏马奔驰,这风却得是逆风。马逆风而上,不屈的风骨跃然纸上,这是逆风之美。

一个人,生命中会有起风的时候。行走于人生路上,时而风大,时而风小。人生遭遇疾风劲雨,顺风而退,容易从此消沉颓废,一蹶不振。人生的风越大,人越得有逆风的风骨。不惧艰难,顶风而上,才能将眼前的困境一一化解,柳暗花明又一村。风小时,适合展现顺风的柔和。一个人处于顺境时,前路风小且无雨,此时该表现的是人生的悠然与惬意。

人生的烦恼,很多便缘于顺逆之间的错误选择。人生得意,大多也缘于在两者之间切换自如。顺与逆,柔与刚,懂得适时切换,人生才能圆满自如。

(作者:郭华悦)


能量与光

 

能量是个磁场,不仅相互吸引,还会彼此发光。

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能量,一正一负。能够吸引你的能量,正是从你自己体内释放出来的。恰恰这样的释放,自己是看不见,或者是感受不到的。“你心里装着什么,你眼里就会看见什么。”

正能量就像一束光芒。倘若你自己首先不发光,那就看不见别人身上的光。光与光相遇,才会出现反光的现象,然后互相照耀。在寻找光芒之前,你要学会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才有资本吸纳别人的光。

能量与光,都是互相感应的。你的光芒强大,自然有人注视。彼此的光,融合在一起,能量才会更加强大。这种光,最终温暖的是心灵,照亮的是前程。

(来源:今晚报)

 


 

每当我从全自动洗衣机中取出甩干的衣服时,常想及人生。干衣筒只有在高速旋转时,才会把水分甩得干干净净。人生也是如此。

当你把全部身心扑在事业上,你就高速旋转起来,把各种杂念甩得一干二净。我无法查证汉字中的“閒”字是不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不过,这个“閒”字确属构思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晏殊词云:“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 这词味,跟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有同样的旨趣!

闲人愁日长,志士嫌夜短,忙人无闲情。快节奏的生活,高效率的工作,甩掉了长吁短叹,甩掉了聊天磨牙,甩掉了无事生非,也甩掉了无病呻吟。人生匆匆,不过白驹过隙。只要发光,一瞬流星也会留下一道光芒。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曾说道:“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一样高速旋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的干扰。”

我想,他的话从另一个角度道明了这一人生哲理。

(来源:微信公众号“童联微刊”)


每期一言】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范晔《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