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
(2024-1)
中共湖州学院纪委编
2024年1月
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遵循,为做好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领导的社会革命迈上新征程,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展现新气象。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肩负特殊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任务。要锚定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找准在管党治党、自我革命中的职能定位,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突出凝心铸魂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突出“两个维护”深化政治监督,突出铲除土壤条件深化反腐败斗争,突出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严的基调深化党的纪律建设,突出政治定位深化巡视巡察,突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突出发扬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深化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为开创党的自我革命新局面作出不懈努力。
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强化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一贯到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政治监督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政治监督,必须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政治忠诚、政治安全、政治责任、政治立场、党内政治生活,坚决纠正政治偏差,及时消除政治隐患,督促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步调一致向前进。要全面完整把握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要求,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更加有力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拳纠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领导机关抓起、领导干部改起,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影响高质量发展、加重基层负担、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等问题。坚持严的基调深化党的纪律建设,以压紧压实政治责任为抓手凝聚管党治党合力,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责任格局。准确把握新征程反腐败斗争总的要求和战略部署,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来源:节选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干事创业来不得半点虚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这为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实干精神担当作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干事创业务实还是虚浮,折射的是政绩观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干事创业中定实策、求实效、出实招,更好地为民造福。
干事创业要定实策,匡正干的导向,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定实策,就是政策的制定要精准务实,既领会党中央精神、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又具备可操作性。“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什么是大事好事,要从百姓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发展急需、安全急用、群众急盼才是大事,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事才是好事。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干事创业要求实效,聚焦干的效果,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求实效,就是推动工作取得实际效果,最终落脚点是把事情干成、干好。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不搞贪大求洋的“大工程”、哗众取宠的“大运动”、赔本赚吆喝的“大场面”。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当以实为要,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既防止唯结果论、也防止唯过程论。只有锚定目标,真抓敢抓、常抓善抓,才能拿出沉甸甸的真业绩、交出响当当的成绩单,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干事创业要出实招,增强干的本领,解决好“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出实招,就要具备干事创业的硬实力,能够拿出切实管用的举措,避免工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锤炼干事创业真本领,努力成为行家里手。要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拿出破难题、抓落实的好招、实招,多总结能够见效的“金点子”,确保招招有效、招招见效,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到位。
新使命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抓落实”作为重要的干事创业方法论,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一棒接过一棒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实干业绩。
(来源:《党建》杂志)
起点之美
到现场观看赛跑,多数人总愿选择离终点最近的位置,我却偏爱在起跑线附近观看。运动员在起点上的美往往被人忽略。
人生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许多。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起点往往较为隐蔽。一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在深夜灯下铺开了稿纸,用手中笔郑重地写下了第一行字;一个刚到单位报到的大学毕业生,头一回走进办公室,他尽量大大方方地望着大家,大家都好奇而友善地望着他;一个才把趸来的川橘铺排在货位上的个体户,用戴着厚厚的棉手套的双手捂捂冻得发红的耳朵,嗡声嗡气地发出他的头一声吆喝:“大橘子保甜咧——”;一位才任命的局长,不大习惯地坐在来接他开会的轿车里,想同司机说句亲热的话却不知该拣哪一句说。
“预备——”生命之神在行使裁判员的职责,向人们发出悠长的指令。凡凝神谛听他的指令并尽全力准备投入的人,都是美的。尽管在终点处会出现绝不平衡的场面,文学青年的稿子也许会被退回;走向生活的大学生也许会碰到许多的钉子;卖橘子的个体户这一回也许不能大赚;新上任的局长也许不久便调离。然而,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更弥足珍贵。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失去了在“预备”声中大大振作起来的力与美。
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而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来源:节选自《北京晚报》)
看上去简单
留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最早出自南宋士人王伯大的《四留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在《说文解字》中,“留”是“止”的意思,“余”是“丰饶”的意思,“留余”的本义是“止于丰饶处”,其引申义就是凡事都要有度,留有余地,适可而止,意在告诉人们在为人做事各个方面勿过、勿满、勿贪。
追寻极致、抵达完美、止于至善,是我们应有的潜在目标和行为准则。但在一些情况下,留余忌尽的理念,同样值得深思。擅画者留白,擅乐者惜声。比如,古人谈雕刻方法时,认为“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高明的画家作画时,入画的景物再多,都要在画面上留出三两分空白之处。他们讲究的就是留余,凡有余地,就不容易失败。
知足常乐,满而不盈,是人生的幸福。一个人懂得留余,善于取舍,体现的是一种豁达闲适的良好心态和洒脱的精神境界。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一位邻居,自称“四休居士”,黄庭坚向其求教“何谓四休”,此翁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黄庭坚闻之,大为赞叹。
能满足于已有的物质,过平淡的日子,明白内心真正所求,不被虚名浮华所裹挟,不被名声利欲所熏心,此为人生最好安乐之法。(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害怕输与侥幸赢
假若你在股市持有两种股,一种股是上涨赚钱的,一种股是下跌赔钱的,此时要你出售其中的一种股,你会出售哪种股?是上涨赚钱的,还是下跌赔钱的?
根据调查统计,绝大多数人会出售上涨赚钱的。
人们之所以出售上涨赚钱的,是因为担心什么时候突然暴跌,不但赚不到钱,反而会连本都赔进去,到时后悔莫及。这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对已拥有的东西害怕失去的心理,简单说,就是害怕输的心理。
人们之所以不卖下跌赔钱的,是因为老惦记着哪天上涨了,而现在却把它出售了,到时不是连肠子都悔青了?这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侥幸自己哪一天会时来运转,反败为胜。
害怕输、侥幸赢,这两种心理,容易使人们犯下两种错误。一种是在赢的时候总是担心输,因而小富即安,小得即满,难以取得人生的全胜。另一种是在输的时候老是渴望侥幸赢,这种侥幸心理很容易让人们在失败的路上越走越远,错误越犯越多,损失越来越重,把人生带上一条不归路。
人生赢和输,最需要保持脑子的清醒,最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来源:《思维与智慧》杂志)
自尊之道
凡是自尊的人必然自爱。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写这首诗有以绝代佳人自况的意思。如果不是杜甫这样的人而谬托绝代佳人,恐怕只会惹人笑话。
浮华轻薄的人,谬托旷达,为自己的小事不检点找借口;不顾名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距离豪杰的标准差远了。为什么?先把自己做人的标准降低了,那么别人还能拿什么标准要求他自尊呢?
所以真能自尊的人,首先要志节清白,而后才能挥洒他闲云野鹤的精神;首先要具备高尚德操,而后才能放纵他豪迈不羁的气概。自尊,实在是使人提升品格的法门。
(来源:《新民说》)
【每期一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