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2024-11

发布者:纪检监察网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1-26

廉文荐


2024-11


总第35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准改革方向,明确目标任务,以科学的谋划、创新的魄力 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新征程上,要紧扣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目标和要求,在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各方面制度上下功夫,强 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配套衔接和系统集成,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切实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并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全党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无论改什么、怎么改,都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谱写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续篇,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这样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则天下之势一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准改革方向,明确目标任务,以科学的谋划、创新的魄力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累的重要经验,也是不断夺取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关系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关乎党、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历史地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 伟业的关键所在。”只有切实维护好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领袖的权威,才能把全党9918.5万名党员和517.6万个基层组织凝聚起来,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力量,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正确的轨道上行稳致远,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面对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的思想和政治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突出强调了“两个维护” 的实践要求,提出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 决议》充分肯定了“两个确立”的历史性意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接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宝贵成果。全党必须清楚认识到,党中央的权威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维护党中央权威,就是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把维护核心权威与维护中央权威高度统一起来,将核心权威贯穿于中央权威,将中央权威体现在核心权威,凝聚起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伟力。 

(来源:节选自《人民政协报》)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不断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新征程上,只有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使我们党在主动自我革命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有效解决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以自我净化革除自身毒瘤。自我净化,就是要过滤杂质、清除毒素、割除毒瘤。腐败是政治之癌,是阻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也是强有力的自我净化手段。经过新时代十余年坚持不懈地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当前,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深水区,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我们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 康肌体的病毒,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以自我完善健全体制机制。自我完善,就是要修复肌体、健全机制、丰富功能。党的自我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谋划、综合施策,注重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同向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了进一步健全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提出健全组织体系、教育体系、监管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等“五个体系”的重要要求,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体系化的方式推进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完善的高度自觉。要按照“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的要求,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以自我革新培育创造活力。自我革新,就是要与时俱进、自我超越,善于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宣示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改革精神本身就蕴含着通过革故鼎新、守正创新实现自我革命的更高追求,其本质和自我革命精神是内在一体、高度一致的。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要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有力监督促进有效治理。

以自我提高增强担当本领。自我提高,就是要有新本领、有新境界,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求就越高。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党将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特别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对各级党组织正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改革、广泛凝聚力量、推动改革落实,对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素质能力、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着力克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始终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司空见惯浑闲事


“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发明的。“司空”,原是古代官职,此处特指与刘禹锡同朝为官并担任此职务的李绅。

那时候,李绅是一品官,刘禹锡是三品官,两人正好都在苏州。某次,李绅请刘禹锡吃饭,不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还请了几个歌伎作陪,现场气氛相当热烈。刘禹锡回到住处,越想越不是滋味。自己吃粗茶居陋室,始终克勤克俭,但求无愧于心。而李绅之流,却纸醉金迷,于是赋诗一首,曰《赠李司空姬》:“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第二天,刘禹锡让人把这首诗送给了李绅。

“司空”为什么对那些“浑闲事”会“见惯”?而且,这位李绅还是名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作者。当年对勤苦如此敏感,今日为何沉浸奢靡而不觉?“见惯”只有经过了很多次,才会习以为常啊。

 司空见惯浑闲事,我们却不能习以为常。很多官员,就是因为“见惯”后,思想开始滑坡,防线逐渐垮塌,以为大家都这样,吃了没事,拿了没事,直到出事,悔不当初。其实,我们都应该感怀刘禹锡,并把“司空见惯”作 为防腐杜贪、防微杜渐的警示。 

(作者:汪金友)


冰山莫倚


植物界,有一类植物极善投机,过着依仗“靠山”的寄生生活。这座“靠山”,学名叫寄主植物。寄生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完全依赖于寄主植物。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依附的利害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类似生态现象,在人类社会同样存在。唐朝杨国忠,早年品行不端, 因其族妹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靠裙带关系居然高居右相,权倾朝野、独揽朝政。当时,有“拜谒杨门,富贵立可图”之说,许多士人攀附于他,把他当成“靠山”。然而,也有一些士人颇具卓识,侠郡进士张彖就是典型。他志高品洁,绝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也就始终未得启用。朋友劝他不妨也拜于杨氏门下,张彖却说:“你们以为杨国忠权势显赫,投靠他就像倚着泰山一样,在我眼里,那只是一座冰山而已。一旦太阳出来,冰山自会消融, 你们还有‘靠山’可倚吗?”张彖之言不谬。安史之乱, 唐玄宗逃亡途中为平息将士怒怨,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杨国忠也被兵士所杀——仅仅一团怒火,一座冰山就消融为浊水一滩,裙带圈子亦随之溃散。 

靠依附奸佞起家者,无不爬得越高摔得越惨,正如同藤蔓寄生于大树,莫不树枯而藤亡。 

人生在世,欲成就功业,从长远计,只有靠真本事,捧出一颗赤诚之心,下苦功夫,以民心为己心,以民意为己意,才是唯一正路坦途。

(来源:《前线》杂志)


努力活得像个孩子


《道德经》载:“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指,结聚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的状态吗?其实,每个人终其一生,活得最通透的状态便是内心住着一个永远不变的孩子,无欲无为,顺应自然,没有多余的欲念。

有位已过世的长者曾在文中这么说:“我穿戴的服饰太多太重......包装得一层又一层,以致失去了原形。”人愈老愈会发现,对名之耀、利之诱、色之魅这些所谓的“太多太重的服饰”,只有从内心真正地“断舍离”,摒弃执念,回归简单,才能由内而外获得孩提时的快乐。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孩子本来的心,是初心、童心。一个心性成熟的人仍葆有一颗童心,不是不谙世事、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像孩提时一样容易满足。俗语讲:“罗绮千箱,不过一暖;食前方丈,不过一饱。”越是投入欲望的漩涡里,越会被物所役,迷失本心。回望童心,我们应该清楚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其实就在眼前,应该明白让自己幸福其实很简单。 

(作者:李晓萍)


愈听得见喧闹 愈听不见声音


王籍名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有闻无声”的感觉:虫鸟鸣躁,反添静境。

寂静并非是声响全无。声响全无是死,不是静。寂静可以说是听觉方面的透明状态,正好像空明可以说是视觉方面的寂穆。

寂穆能使人听见平常所听不到的声息,使道德家听见了良心的微语,使诗人们听见了暮色移动的潜息或青草萌芽的幽响。你愈听得见喧闹,你愈听不见声音。

叔本华《哲学小品》中说,思想家应当耳聋,大有道理。因为耳朵不聋,只能把偏见来代替。

 (来源:钱钟书《一个偏见》)


【每期一言】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清 申居郧《西岩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