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2025-2

发布者:纪检监察网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2-28


廉文荐


2025-2

总第38



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新时代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强调:“要坚决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进一步坚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带领全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力度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过去一年,“打虎”无禁区,同时惩治“蝇贪蚁腐”,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超70万件。新时代以来,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用赢得了“两个历史主动”作了高度概括:“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从现实情况看,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而从思想认识看,有的对形势还有一些错误的判断和认知。只有坚决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才能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行动自觉。

要看到,腐败和权力往往相伴而生,这决定了同腐败作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要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就永远在路上。深入分析党的二十大以来查处的腐败分子,其中绝大多数人的违纪违法行为都是从党的十八大前延续到党的二十大后,这既是增量,也是存量。在新的反腐败技术、手段、方法等面前,腐败分子越来越无所遁形。腐败损害公平正义、破坏营商环境、扰乱经济秩序。只有坚决割除这个毒瘤,才能使广大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使各类经营主体安心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反腐败斗争,一定要有历史眼光、战略高度,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何为历史眼光?关键是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从我们党百年奋斗中把握价值旨归,认识到我们党要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必须清除腐败这个最大威胁。从战略高度看,当前处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只有坚定不移反腐败,永葆党的肌体健康、先进纯洁,才能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面对各种诱惑、围猎,要多想一想我们党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想一想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想一想党和人民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想一想贪污腐败的后果和危害,想一想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同命运。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才能真正稳得住、守得住,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要异常清醒、态度要异常坚决,决不能松懈,决不能手软。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标本兼治、系统施治。在这个事关民心向背、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坚定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心。

(来源:新华社)


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

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锤炼坚强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重大政治意义,并将之作为终身“必修课”,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永不止步、永葆本色。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党性概念和内涵。他指出,“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说到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这说明没有党性这一基石,党员干部的各个方面就立不住、立不稳。可见,党性修养不强,既影响党员干部成长,也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干部的首要条件。“培根”“养心”首要的就是提高政治修养。领导干部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不断加强政治修养,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在加强理论修养中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做到武装头脑、植根灵魂、融入血脉,拧紧“思想开关”、筑牢“党性之魂”,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

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不加强修养和锤炼,党性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甚至可能完全丧失。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提升觉悟的大学校。党员干部必须更加自觉地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在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涵养政治定力,恪守政治规矩,始终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更加自觉地把党规党纪作为衡量党性觉悟的重要标尺、提高党性觉悟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认真学习、模范遵守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涉及全过程各方面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攻坚难度之大、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认真履职尽责,增强“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主动投身到乡村全面振兴“主战场”、基层治理“第一线”、改革发展“最前沿”,磨砺意志、锤炼党性、淬炼铁肩,自觉做党和人民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不懈奋进者、无私奉献者。

党性修养是一辈子的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广大党员干部更要自觉锤炼党性、提高觉悟,自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来源:学习时报)


普通人如何成就一件事?

普通人如何成就一件事?作家刘震云在北大演讲时,曾讲到他做木匠的舅舅刘麻子是如何成为当地最好的木匠的。

他曾问舅舅:“为什么你的顾客说你好,你的同行说你独?”舅舅回答:“别人说你好,说你独,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个好木匠。让我成为好木匠的,是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了三天时间,我花了六天时间,但仅仅如此我还是不能成为一个好木匠,我是真的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是特别喜欢闻做木匠活刨出来的刨子花的味道。我做木匠,时常会有恍惚的时候,我看到一棵树,如果是松木、柏木、楠木和杨木,我会想到这种木材更适合给谁家做什么样的家具。”

事情虽然有大有小,但要成就一件事,我想都离不开热爱、勤奋和专注。正如刘震云所说: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淹死了许多人,叫“聪明”。我们这个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是脚踏实地的人,是日拱一卒的人。

(来源:《意林》杂志)

 

只登一步

《传习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王阳明和众弟子去登山。山势较高,有一半弟子一开始就放弃了。王阳明健步如飞首先登顶,登上山顶的弟子们个个累得筋疲力尽,先生却表情轻松,还赋诗助兴。弟子们不解,问先生为何不感觉累。王阳明回答:“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山高万仞,只登一步。”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困难。登山就好比做困难的事,之所以很多人半途而废,就是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山太高了,超过了他们心里认为自己能达到的高度;而只登一步的阳明先生,只注重脚下,反而能从容登顶。

(来源:《今晚报》)


留白与飞白

留白,是一种绘画艺术,是指在画中故意留下空白,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是笔画中丝丝露白,似枯笔所写。

留白与飞白,都有一个“白”字,一个是在画中留下空白,一个是在笔画中露出空白,但它们形成空白所运用的形式和方法是不同的。留白的“留”字,是一种静态,是有意留下空白,有意为之,目的是让画面的意境更深远、更宽广;而飞白的“飞”字是一种动态,而且速度之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给人自然、飘逸、洒脱之感。

做人要学留白,不可求满,不可把好处全给自己占满,要给别人留有余地,给别人留有伸展的空间,让利于人。做事要学飞白,谋事于心,成竹在胸,然后雷历风行,行动果决,就像那飞白的笔画,一气呵成,决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

做人如留白,做人就能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做事似飞白,做事就能水到渠成,手到擒来。

(来源:《思维与智慧》)


人生不全是选择题

做学生时,怕考试,于是每次考试都希望考题全是选择题。因为做选择题只要选择答案,简单、易做。另外,做选择题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蒙”,一道题你不知道答案或答案模棱两可时,你可以选择“蒙”,运气好的,说不定还可以“蒙”对呢!

但每次考试,选择题只是考题中很小的一部分。一次,我问老师出考题为什么不全出选择题呢?老师说:因为人生不全是选择题,要做好人生这道考题,不是靠选择就行的,不是图简单、省事、运气、机会就可以的,更多的是要你亲身去运算、分析、填写、解答。

人生面对更多的不是选择,而是践行。

(来源:《广州日报》)

 

 

 

    【每期一言俭以成廉,侈以成贪。

——清·康熙《庭训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