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2025-9

发布者:纪检监察网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9-23




廉文荐

  (2025-9

  总第45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持续推动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

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情况汇报时,明确提出“四个坚持”的重要要求,为推动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深入学习领会,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巡视工作再上新台阶。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做实政治巡视。巡视的本质是政治监督,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服务大局才能体现价值。要始终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及时发现、推动解决“七个有之”问题,以强有力监督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贯彻执行不偏向、不走样。要坚守政治监督定位,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解决,聚焦党委(党组)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聚焦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能力,从严从实开展监督,推动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坚持问题导向、严的基调,进一步增强巡视监督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的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始终把发现问题作为巡视的主要任务,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巡视的落脚点。面对仍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必须进一步把严的标准立起来,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视工作方针贯彻落实到位。要突出监督重点,紧盯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聚焦“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以及在重要岗位、可能提拔使用的干部,加强监督了解,增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实效。要优化巡视方式,科学统筹常规巡视、专项巡视、机动巡视和巡视“回头看”,灵活开展提级巡视,强化立行立改、边巡边查,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巡视工作,不断提高巡视全覆盖效果。要做实巡视整改,持续压实整改责任,健全整改督促机制,有重点地开展现场督导检查,对敷衍应付、虚假整改的严肃问责,推动巡视发现问题真改实改。

坚持系统观念、发挥综合监督作用,进一步健全巡视工作格局。巡视巡察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系统优势和组织优势。要深化上下联动,深入做好对省区市巡视工作专项检查和中央单位内部巡视分类指导,深化对村巡察工作,进一步凝聚巡视巡察整体合力。要贯通其他监督,加强与党委和政府“两办”督查、纪检监察监督、职能部门监督的贯通协调,推动整合监督力量、健全监督体系。要加强结合融合,把巡视巡察工作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结合起来,深入查找学习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差距,推动严肃处理顶风违纪问题;配合开展集中整治,着力惩治“蝇贪蚁腐”,推动监督到底到边,让老百姓可感可及。

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进一步推动巡视工作规范发展。要坚持以精准提质量,牢固树立巡视发现问题越准越好的理念,加强对问题的分析研判,多方面了解情况,建立完善巡视报告审核机制,确保报告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事实依据、政策依据、责任依据,做到实事求是、毋枉毋纵。坚持以制度促规范,结合“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健全内控机制,完善信访受理、线索移交等重点环节制度流程和工作规范,把巡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坚持以纪律强管理,持续强化巡视巡察干部队伍建设,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严格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督促引导干部练就敢于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努力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风建设必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深刻阐明制定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对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出明确要求。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惧千万事。加强作风建设,要在“经常”。一方面,好的作风需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孕育形成,必须拿出滚石上山的劲头,经常抓、抓经常。另一方面,不良风气积习甚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久治不愈的作风顽疾,只有坚持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常抓不懈,常敲警钟,才能日积寸功、终有所成。常态化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研究分析作风建设的规律,针对不同时期作风问题的特点,在常态上下功夫、做文章。

经常性开展教育,绷紧纪律作风之弦。要把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经常抓在手上,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持续的深学细悟中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强作风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突出对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教育引导,抓住入职教育、岗前培训、任前谈话等关键节点,常念作风“紧箍咒”,引导其时时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夯实理想信念之基,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培树优良作风。深刻剖析作风问题典型案例,经常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警醒党员干部时刻把“看在眼里的教训”转化为“刻在心底的敬畏”,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投身工作实践。

加强经常性监督,让作风问题无处遁形。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把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改进党的作风的经常性重点工作来抓,完善监督制度,拓展监督手段,延伸监督触角,形成常态惩治不正之风的监督压力。经过多年严纠严治,浮在面上的、嘚瑟在群众眼皮底下的作风问题基本得到遏制,但隐形变异问题还在潜滋暗长。必须紧盯老问题,密切关注新动向新表现,有力有效开展监督,做到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要因时因势而变,针对隐形变异新表现,创新方式方法,加强信息化赋能,擦亮监督“探头”,精准揪出隐形变异问题的“狐狸尾巴”,果断出手、及时纠治。拓宽和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对网络曝光、群众发现的问题线索快查快办,使“四风”问题无处藏身。

始终利剑高悬,坚持一抓到底、一严到底。新时代作风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个关键因素是始终紧紧扭住一个“严”字,以坚持不懈的严管严治激浊扬清。要将严的要求贯穿作风建设始终,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让严的氛围成为常态。要把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对不知敬畏、挑战纪律的严肃处理、以儆效尤,对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持续释放严的强烈信号,加大警示震慑作用,强化“不敢”氛围。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八项规定十年磨一剑,亮丽成绩并不代表就可以松懈停顿。只有坚持常抓不懈,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精准施策、重点发力,才能让人民群众透过一件一件“小事”见微知著,看到实实在在的作风转变,把作风建设成效不断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更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着力锤炼“硬脊梁”、锻造“铁肩膀”、练就“真本事”,方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以坚定信仰锤炼硬脊梁。脊梁是支撑物体的中坚力量,精神脊梁的本质是崇高的信仰、信念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面对的考验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大量事实表明,党员干部一旦丢掉了理想信念,就会丢掉政治灵魂,遇到考验就败下阵来。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强化政治理论修养和党性修养,自觉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理想信念植入血脉、融入灵魂、落于行动,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从而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担当作为锻造铁肩膀。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我们党百余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

以学思践悟练就真本事。立身百行,以学为先。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注重到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磨砺锻炼、增长才干,面对矛盾冲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困难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来源:《党建》杂志)


别抓太多

过年去舅家,大舅娘总会拿出果盒招待我们。果盒里有八样点心——切糕、芝麻糖、花生、兰花豆,还有柿饼、冬瓜酥、麻花,中问最大的一格盛的是南瓜籽。我拈了两颗南瓜籽一尝,咸咸的,很香很脆,很合口味,就赞这瓜籽好吃。大舅便将果盒端到我面前,“你喜欢吃,就多抓一点,都是你大舅娘炒的。别人也说炒得好。”大舅的话是真诚的。我抓了一把,很快吃完了;再抓一把,果盒中间格己空去了一半。当伸手第三次去抓时,我听到了父亲的一声咳嗽,下意识地瞄了一眼,见他一脸严肃。便将手缩了回来。大舅见状,忙说:“别看你爹,欢吃你就多抓点,我让你大舅娘再添些来。”父亲淡淡地说:“喜欢吃你就再抓点吧。说完后,他又补了句,别抓太多。”回家的路上,父亲再次提起我抓南瓜籽的事,说:“吃东西不能由着自己喜欢,得给别人留点。天底下,你未来喜欢的东西多着哩,你抓得过来吗?”这天,我记住了这句“别抓太多。

古罗马时期的爱比克泰德在《沉思录》中讲了一个故事:个孩子想要窄口瓶里的无花果或糖果的时候,就必须把手伸进窄口里面,但如果他满一大把,可能就会因无法把手从瓶子里抽出来而哇大哭。你可以告诉他:“少拿一点东西,这样才能把手抽出来。”

人生很多时候,往往你少抓一点,才可以真正得到它。相反,想抓的东西太多了,最后往往什么都抓不到,即便是抓住了眼前很多东西,囫囵吞下,反倒硌伤了胃,说不定还得吐出来。所以说,人啊,别抓太多。

(作者:王玉初)


画虾之变

舒乙说齐白石在画虾上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后足,尾,还有一笔用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出来,虾一下子就活了。

齐白石画虾的三段变法,亦如人生。

人生的开始是求索,如画画的写生,是模拟,是亦步亦趋,是写实。从开始的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一步步的求知,求实,求真。人生在求索中,从无知过渡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识经验渐渐丰富,到慢慢成长起来,这一阶段是漫长而艰难的。

齐白石画虾最重要的变法是:主体简化,留好零碎,搭好完美的结构,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人生也应如是,清楚自己生命的基调,完善必要的零碎,经过不断提炼,为自己减去多余的负累,轻装前行,活得不枝不蔓,不缠不绕,把心放在目标里,生长成一道独特和美丽的风景。

人生的精粹在自我升华,如齐白石画的虾,透明鲜活,在尺幅宣纸上有游动之姿,是一种高超的从容。人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练习画虾的过程,只看谁画得更生动、从容了。

(来源:《博爱》杂志)



香饵

一日,见一老者在池边钓鱼,出于好奇,我站在一旁,观看起来。池水很浑浊,这么浑浊的水,鱼儿怎么能看见饵料呢?看不见饵料,鱼儿怎么会靠近饵料,靠近鱼钩呢?不靠近鱼钩,鱼儿又怎么会上钩呢?正在我怀疑是否能在这么浑浊的水里钓到鱼时,老者很快就钓上了一条鱼。

也许老者看出了我的怀疑,他拿起一粒饵料,要我闻闻。“这饵料好香啊!”我说。

 “现在你知道鱼儿怎么会上钩了吧。”老者说,“鱼儿上钩,不是因为它看到了饵料,而是被饵料的香味诱惑上钩的。饵料对鱼儿的诱惑,无处不在,不只是在它的视觉里。很多诱惑,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诱惑,有时更容易让人咬钩上当。”

想想,“饵料”对人的诱惑,也不是你眼睛轻易看得到的,它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你的肌肤里、血液里、骨骼里,无处不在。

(来源:《领导文萃》杂志)



    【每期一言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不可贪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宋·包拯《拒寿礼》